分类
适合初学者和专业人士

詳解50ETF如何對沖策略?

關於作者暖陽:北京某銀行11年從業經歷;做過基層櫃員、賣過基金保險、管過小微貸款,也當過5年網點行長;做股票投資10餘年,經驗豐富,有自己的投資體系;相信自己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願意和更多股票愛好者傳遞價值投資的理念。

好股票拿不住,平時太閑了,老去動賬戶,求能拿住的方法?

其實看你的問題,及你尋求的解決。我的初步判斷你還是流於表面了。

拿不住的深層次原因是你沒有懂你的股票,如果真的懂了,知道他大概率可以做到5年業績漲3倍。在股價沒有漲到足夠的高度時,你會拿不住?

所以治本的辦法是做好企業研究,心中有企業,漲漲跌跌心中都不慌。

但是實事求是的講,大多數人根本就不懂自己的企業,所謂的拿不準,跌了慌,都是不懂企業的外在表現。而且這對於多數人來說,也是無解的。

所以,我們在回到一個普通人的合理選擇。對於普通人,最佳的選擇還是去買指數基金。我們以上證50etf為例,過去10年年複合收益為7%,這個收益秒殺了股市95%的投資者。我們發現對比個股,很多人對於基金的短期波動不敏感,可以拿的住。

但是即使這樣一個超過95%的投資者的業績,相當多股市參與者嫌少。希望可以獲得更多的收益。喜歡在個股中搏殺,以獲得更多的收益。最終這些人的絕大多數成為了哪些願意獲得7%收益人的養分。

選擇什麼,這是一個問題。

身邊一個朋友就是這樣的,總是拿不住股。

有一次他決定要徹底改掉這個毛病,特意跑到隔壁的城市另開一個賬戶,密碼是隨意輸入的,登陸後買好股,刻意的去忘記了密碼。

幾天後實在忍不住去看了眼那個股的走勢,瞬間產生了強烈的賣出慾望,馬上開車近百公里去修改密碼。

幾年過去了,到現在他還是拿不住股,這麼多年了他一直在學習,從來沒有想過要去放下,從來沒有想過要去修身。

有些東西是學不來的,只能靠自己去修。

好問題!弄清楚了這個,以後你在股市中一定可以提高勝率!

暖陽認為,你主要缺乏了兩個思維:

1.長期思維

2.股東思維

如果想學透,「先點關注」再看文章,從此投資不迷路!

/01/ 長期思維

投資最怕的是用錯誤的方法賺到了錢。

而靠「猜」漲跌得出的判斷是一定會失手的,結果一定是非常殘忍的。

市場上絕大部分投資者掙不到錢,都是因為目光短視,總是過度放大短期事件對長期股價的影響。

如果不能把格局放大,不能堅持長期思維,就一定會被市場上的各種雜音所干擾,不但身心疲憊,收益也很難上去。

資本市場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公司股價與基本面的中長期映射關係。只要公司持續向好發展,股價必然不斷新高,而公司如果業績持續下滑,即使市場再多的利好,也擋不住股價持續新低。

點贊會加深你對這篇內容的記憶,當然你也可以直接關注@暖陽隨時看以往的高質量回答和文章。)

/02/ 股東思維

這些直擊靈魂的問題,都證明了一點:沒有把自己當作公司的股東,來股市僅僅是想賺個快錢,總認為自己能夠戰勝這個市場。

1.業績增長。就是靠公司發展驅動,股價和業績之間的關係,一定是正相關的,看看茅台、五糧液的走勢就很容易理解了。

2.均值回歸。均值回歸和市場風格偏好有非常大的關係。比如現在的保利、萬科,估值確實便宜,即使股價再漲50%,依然很便宜,但之所以股價一直不漲,主要原因和地產的商業模式有關。

3.趨勢延續。需要有源源不斷的增量資金入場,比如牛市最瘋狂的階段。估值水平都非常貴了,但是場外資金瘋狂入場,也是利潤最暴利的階段。

擁有股東思維,會讓價值投資事半功倍。

但如果總是以一種短期投機的心態去做投資,這邊仔豬剛進豬舍,你就賣了;豬價剛一波動,你就割了,自然後期育肥豬出欄業績兌現,也是與你無關的,也就更不用提分享公司成長了。

經營一個好公司,或者做一個好公司的股東,會因為股價短期波動而把公司賣了么?當你拿不住好公司的時候,一定多想想這個例子,久而久之,把自己當成股東,投資水平和收益都會邁上一個新台階。

/03/ 實測小技巧

第一,退掉所有股票交流群!

第二,讓自己忙起來!做好主業!

在合適的價格買入偉大的公司,完全可以這麼做!至於說如何判斷合適的價格?如何確定偉大的公司?這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最後,暖陽建議你多讀讀經典,尤其是霍華德·馬克斯的《投資最重要的事》和《周期》,特別適合中國A股。

除此以外,還重點推薦你看一下這幾篇文章:

如果覺得有幫助,請「關注和點贊」,你的鼓勵,是我最大的分享動力。

有態度,有深度,有溫度。我是暖陽,只聊乾貨,不講似是而非的東西。有什麼不明白的,我們留言區再見。

聲明:如需轉載,請私信申請授權。未經授權,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關於作者暖陽:

北京某銀行11年從業經歷;

做過基層櫃員、賣過基金保險、管過小微貸款,也當過5年網點行長;

做股票投資10餘年,經驗豐富,有自己的投資體系;

相信自己的成功經驗可以複製,願意和更多股票愛好者傳遞價值投資的理念。

題主想拿住好股票,說明是比較傾向於投資企業的成長價值。

的確有很多人拿不住好股票,可以假設下:假如我們擁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對股價的走勢了如指掌,那我們還會糾結拿不拿得住的問題嗎?肯定不會。(那似乎不會存在任何問題,就是做夢)

再添五大商品期權!相比於期貨,我更喜歡期權的七大理由!

連續的三個週五,市場都有著與期權相關的重磅訊息!11月8日,證監會公佈批准滬深交易所上市300ETF期權、中金所上市300指數期權;11月15日,上交所釋出了關於組合策略業務(組合保證金、組合行權)的相關指引;今天,11月22日盤後,證監會發布公告,已於近日批准鄭商所開展PTA、甲醇、菜籽粕期權交易,批准大商所開展鐵礦石期權交易,以及上期所開展黃金期權交易。 其中PTA、甲醇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19年 12月 16日 ,菜籽粕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20年 1月 1 6日 ,鐵礦石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19年 12月 9日 ,黃金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19年 12月 2 0日 。


PTA、甲醇、菜籽粕、鐵礦石和黃金都是重要的大宗商品,產業客戶參與廣泛,未來上市了相應期權品種後,相關企業可以設計出更靈活和精細化的套保方案,可以說是期現聯動實體經濟的又一重大突破。 每一天,我們都能感覺到新品種推出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 每一天,我們也能感覺到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也越來越豐富。 市場上或許存在一些對期權的誤區,比如覺得“買了歐式期權是不是一定要持有到期”,比如覺得“有了期貨可以用槓桿做方向,我還要期權幹什麼”。其實,這些誤區都會在您真正瞭解和交易過期權後,不攻自破。十幾年前,有一則力波啤酒的廣告喊出了“喜歡上海的理由”,而相比於期貨,我想我喜歡期權交易有著這樣的七大理由: 第一個理由:期權本身就可以合成出期貨 期貨能變身期權嗎?回答一輩子都是否定的!然而,期權可以變身期貨嗎?那就來看看下面這張圖所變的魔術吧! 圖: 期權變身期貨示意圖

“買入平值認購+賣出平值認沽”這一組合最終竟然合成出了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類似於現貨多頭或者期貨多頭,從非線性完成了到線性的華麗轉身。同樣地道理,“買入平值認沽+賣出平值認購”這一組合的盈虧圖類似於期貨空頭,可以幫助交易者進行套保對沖,從而分散股指期貨的流動性壓力。 不僅如此,如果用“買入虛值認沽+賣出虛值認購”的方式去合成,我們還能得到類期貨的效果。從2015.6股災以後,股指期貨長期貼水,期權的各種合成方式也為市場交易者提供了各種套保對沖的新方法,因此幾乎可以這麼說,過去只能用期貨做的事,現在用期權能夠做的更好了。 第二個理由:期權對擇時具有容錯性 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新穎,其實,做投資哪塊最難,是資產配置還是選股還是擇時?我自己實踐下來的感覺是擇時,擇時困難的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擇時系統都是動量系統或稱為趨勢跟蹤系統,這樣的擇時系統天然就有滯後性。
當這個系統發出訊號的時候,你的資產已經先回撤了一部分,透過每次進進出出,然後用一個低勝率、高賠率的方法獲得長期收益。回過頭去看,這樣的策略大機率是盈利的,但落實到每一天,低勝率、高賠率卻很難堅持。我們來看一個超級簡單的策略,投資中證500,收盤上穿20日均線就買入,收盤下穿20日均線就賣出,12年下來你的累計收益率高達2652%,然而它的勝率不到1/3,可能在某個年份裡你會面臨連錯10次以上的風險。儘管知道這件事情是對的,但常人用期貨進行多空操作依然難以堅持下去。 那怎麼辦?有時候就可以靠賣期權來代替買指數。期權對於擇時系統有一定容錯性,因為賣期權不僅在賺方向性的錢,它同時還做空波動率,還賺取了每一天時間的衰減,實際上賣期權在波動率和時間維度上賺的錢就是成為了對擇時滯後性的一種彌補。 下面是一根業績曲線,它提供了一個思想,就是同樣利用一根均線,但是每次上下不是買現貨而是賣期權,它的效果就比很難堅持的現貨擇時要好很多。回測期間,月勝率超過70%,最長連敗月份3個月,這樣一來我們堅持下去的信仰就變大很多了。 圖: 某均線擇時賣出期權策略回溯結果

資料來源: Wind,力的期權工作室整理 未來有了期權後,我們就可以用賣認沽/認購期權的輪動操作來代替買賣期貨的多空反手,這樣長期的勝率會因賣方的擇時容錯性而得到不小的提高。 第三個理由: 期權可以在震盪市裡輕鬆產生Alpha 許多投資者從買了量化基金的那天,可能就聽說了一個英文單詞“Alpha(阿爾法)”,事實上它是希臘字母。所謂Alpha基金,其投資目的就是為了跑贏大盤(基準指數)的基金。那麼怎麼來跑贏大盤呢?常見的量化基金往往從基準指數里選出一部分成分股,然後用相應的股指期貨加以對沖,以期望選出的股票表現更好一些!然而,每個週期選出的股票一定能跑贏基準指數嗎?答案顯然是未必的,在2017年度“漂亮50+要命3000”的行情下,你能完全選到漂亮50內的成分股嗎?難上加難!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輕鬆產生Alpha呢?還是得靠期權!期權裡有一個策略叫做備兌開倉(Covered Call)與備兌賣出寬跨式,這兩個策略就類似“持房出租”,每個月收入全部的權利金,這就是創造Alpha的源泉所在! 下圖展示了2016/2-2017/4期間,某備兌賣出寬跨式期權與50ETF的標準化淨值走勢圖,最後的結果是:相對50ETF,每月持續滾動備兌賣出寬跨式期權的操作產生了6%左右的Alpha收益。 圖: 2016/2-2017/4期間 ,備兌賣出寬跨式期權與50ETF的標準化淨值走勢圖

資料來源: Wind,力的期權工作室整理 未來有了更多期權後,當某個標的再次陷入箱體震盪或小幅上漲時,別忘了還有備兌開倉這一招! 第四個理由: 期權在防範“災難風險”同時,可以保留更多上行收益 我繼續為您做了一個有趣的回測。回想一下從2015年到現在,哪些股票表現最為穩定?那應該是價值白馬了吧,儘管白馬股在股災中、在熔斷中遭受到了錯殺,但是從所有股票中來找,茅臺、美的、恆瑞、招行、華泰、中國平安依然是在這兩年間走得最好的股票。 假設2015/2/9就等權買入這6只白馬股(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華泰證券、恆瑞醫藥、貴州茅臺、美的集團),其中三隻金融白馬、三隻消費白馬,構成“消費與金融3+3組合”,然後每個月都用當月虛值1檔的認沽期權做套保,每個月買入等市值的認沽期權做套保,每個月滾動的往後做,做下來的對沖後的結果和對沖前是什麼結果呢?從2015/2/9到2019/6/30期間,年化收益率從28.07%提高到37.61%,最大回撤從30.05%降低到15.19%,用期權做白馬股的套保可以做到收益回撤比高達2.48,而用期貨對沖,是絕對不可能保留這麼大的上行收益的! 圖:“消費與金融3+3組合”期權套保回溯結果

資料來源:Wind,力的期權工作室整理 未來有了更多期權後,可套保的範圍將將擴的更大,金融期權能保護更多的成分股,而用商品期權則能為產業客戶設計出更多的靈活套保方案! 第五個理由:期權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類保本”理財 期權是一種衍生品,看似好像和我們平時買的理財產品、貨幣基金沒有啥的關係。但事實又是這樣嗎?答案同樣非也!!!期權和理財產品的搭配應用,已經成為了國外交易者常用的增強收益手法。 原理上很簡單,我們舉個例子,100萬的總資產,留出2萬買一堆半年後到期的認購期權,剩下98萬投資於年利率為4%(半年利率2%)的現金類工具,於是到了半年後,98*(1+2%)約等於100萬。期權那一端無非發生兩種情景:一是2萬全部虧光,價值歸零,但整體上你的總資產依然是100萬,實現保本;二是2萬變成了N萬(N完全可能等於10以上),此時你除了保本外,獲得了期權帶來的大量或有收益。 圖:期權加固收的增強收益示意圖

如果有一天,您的朋友和您買了相同收益率的貨幣基金,最後他一年比您多賺了5個點,千萬不必驚訝!或許只是他在這一年因為某個標的出了一波趨勢而買對了認購或認沽期權。 第六個理由:期權可以擴大配對交易的範圍 什麼叫“配對”交易,我把這種交易理解成同時買賣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交易工具,構成一對“Couple”。比如,近幾年,小票難以擺脫箱體,大票不斷屢創新高,那麼回頭看,從2017年至今,最佳的“相親”交易或許就是:買入滬深300指數期貨(或者上證50指數期貨)+賣出中證500股指期貨,這就是一種配對交易。對於期貨而言,可以配對的維度只有跨期(即不同到期月份之間配對),或者跨品種(即不同指數之間配對),沒有更多了!!! 然而,期權呢?即使是一個品種,T型報價裡滿屏的幾百個合約,足以讓您在其中找到自己滿意的“一對”!對於單個期權品種而言,您擴大了“相親”配對的範圍,至少存在以下4種配對方式。 圖:期權配對交易範圍示意圖

解惑篇:牛市通道的信心多少,期權調倉的比例多少?

如果我們用“文藝青年”的希臘字母語言表達,這樣的調倉就是從long delta and long gamma到long delta and gammaneutral再到delta neutral的過程。在趨勢上行的初期,我們的持倉結構是做多方向同時做多波動率的,為了避免時間這一因素對買方的天然損耗,我們在一兩週內把持倉結構裡的波動率風險暴露透過牛市價差的方式逐步降低,最後在趨勢上行暫緩但未能確定終止的階段,再用比率價差的方式降低方向這個維度的方向。

1)比率數量的大小

2)行權價格間距的大小

圖:不同行權價格間距下的比率認購價差長期走勢圖

資料來源:Wind,混沌天成資管衍生品投資部整理

3)同月價差與對角線價差的互換

(作者:餘力,混沌天成資管 衍生品投資部)

最近三期的文章回顧:

(版權宣告:原創作品,抄襲侵權必究,如需轉載內容,請與作者聯絡。免責宣告:本文所介紹的期權策略並不構成對投資者的任何投資建議。)

再添五大商品期權!相比於期貨,我更喜歡期權的七大理由!

連續的三個週五,市場都有著與期權相關的重磅訊息!11月8日,證監會公佈批准滬深交易所上市300ETF期權、中金所上市300指數期權;11月15日,上交所釋出了關於組合策略業務(組合保證金、組合行權)的相關指引;今天,11月22日盤後,證監會發布公告,已於近日批准鄭商所開展PTA、甲醇、菜籽粕期權交易,批准大商所開展鐵礦石期權交易,以及上期所開展黃金期權交易。 其中PTA、甲醇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19年 12月 16日 ,菜籽粕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20年 1月 1 6日 ,鐵礦石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19年 12月 9日 ,黃金期權上市首日定在了2019年 12月 2 0日 。


PTA、甲醇、菜籽粕、鐵礦石和黃金都是重要的大宗商品,產業客戶參與廣泛,未來上市了相應期權品種後,相關企業可以設計出更靈活和精細化的套保方案,可以說是期現聯動實體經濟的又一重大突破。 每一天,我們都能感覺到新品種推出的腳步離我們越來越近。 每一天,我們也能感覺到需要學習的新知識也越來越豐富。 市場上或許存在一些對期權的誤區,比如覺得“買了歐式期權是不是一定要持有到期”,比如覺得“有了期貨可以用槓桿做方向,我還要期權幹什麼”。其實,這些誤區都會在您真正瞭解和交易過期權後,不攻自破。十幾年前,有一則力波啤酒的廣告喊出了“喜歡上海的理由”,而相比於期貨,我想我喜歡期權交易有著這樣的七大理由: 第一個理由:期權本身就可以合成出期貨 期貨能變身期權嗎?回答一輩子都是否定的!然而,期權可以變身期貨嗎?那就來看看下面這張圖所變的魔術吧! 圖: 期權變身期貨示意圖

“買入平值認購+賣出平值認沽”這一組合最終竟然合成出了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就類似於現貨多頭或者期貨多頭,從非線性完成了到線性的華麗轉身。同樣地道理,“買入平值認沽+賣出平值認購”這一組合的盈虧圖類似於期貨空頭,可以幫助交易者進行套保對沖,從而分散股指期貨的流動性壓力。 不僅如此,如果用“買入虛值認沽+賣出虛值認購”的方式去合成,我們還能得到類期貨的效果。從2015.6股災以後,股指期貨長期貼水,期權的各種合成方式也為市場交易者提供了各種套保對沖的新方法,因此幾乎可以這麼說,過去只能用期貨做的事,現在用期權能夠做的更好了。 第二個理由:期權對擇時具有容錯性 這個概念可能比較新穎,其實,做投資哪塊最難,是資產配置還是選股還是擇時?我自己實踐下來的感覺是擇時,擇時困難的原因很簡單,大部分擇時系統都是動量系統或稱為趨勢跟蹤系統,這樣的擇時系統天然就有滯後性。
當這個系統發出訊號的時候,你的資產已經先回撤了一部分,透過每次進進出出,然後用一個低勝率、高賠率的方法獲得長期收益。回過頭去看,這樣的策略大機率是盈利的,但落實到每一天,低勝率、高賠率卻很難堅持。我們來看一個超級簡單的策略,投資中證500,收盤上穿20日均線就買入,收盤下穿20日均線就賣出,12年下來你的累計收益率高達2652%,然而它的勝率不到1/3,可能在某個年份裡你會面臨連錯10次以上的風險。儘管知道這件事情是對的,但常人用期貨進行多空操作依然難以堅持下去。 那怎麼辦?有時候就可以靠賣期權來代替買指數。期權對於擇時系統有一定容錯性,因為賣期權不僅在賺方向性的錢,它同時還做空波動率,還賺取了每一天時間的衰減,實際上賣期權在波動率和時間維度上賺的錢就是成為了對擇時滯後性的一種彌補。 下面是一根業績曲線,它提供了一個思想,就是同樣利用一根均線,但是每次上下不是買現貨而是賣期權,它的效果就比很難堅持的現貨擇時要好很多。回測期間,月勝率超過70%,最長連敗月份3個月,這樣一來我們堅持下去的信仰就變大很多了。 圖: 某均線擇時賣出期權策略回溯結果

資料來源: Wind,力的期權工作室整理 未來有了期權後,我們就可以用賣認沽/認購期權的輪動操作來代替買賣期貨的多空反手,這樣長期的勝率會因賣方的擇時容錯性而得到不小的提高。 第三個理由: 期權可以在震盪市裡輕鬆產生Alpha 許多投資者從買了量化基金的那天,可能就聽說了一個英文單詞“Alpha(阿爾法)”,事實上它是希臘字母。所謂Alpha基金,其投資目的就是為了跑贏大盤(基準指數)的基金。那麼怎麼來跑贏大盤呢?常見的量化基金往往從基準指數里選出一部分成分股,然後用相應的股指期貨加以對沖,以期望選出的股票表現更好一些!然而,每個週期選出的股票一定能跑贏基準指數嗎?答案顯然是未必的,在2017年度“漂亮50+要命3000”的行情下,你能完全選到漂亮50內的成分股嗎?難上加難! 詳解50ETF如何對沖策略? 有沒有什麼辦法可以輕鬆產生Alpha呢?還是得靠期權!期權裡有一個策略叫做備兌開倉(Covered Call)與備兌賣出寬跨式,這兩個策略就類似“持房出租”,每個月收入全部的權利金,這就是創造Alpha的源泉所在! 下圖展示了2016/2-2017/4期間,某備兌賣出寬跨式期權與50ETF的標準化淨值走勢圖,最後的結果是:相對50ETF,每月持續滾動備兌賣出寬跨式期權的操作產生了6%左右的Alpha收益。 圖: 2016/2-2017/4期間 ,備兌賣出寬跨式期權與50ETF的標準化淨值走勢圖

資料來源: Wind,力的期權工作室整理 未來有了更多期權後,當某個標的再次陷入箱體震盪或小幅上漲時,別忘了還有備兌開倉這一招! 第四個理由: 期權在防範“災難風險”同時,可以保留更多上行收益 詳解50ETF如何對沖策略? 我繼續為您做了一個有趣的回測。回想一下從2015年到現在,哪些股票表現最為穩定?那應該是價值白馬了吧,儘管白馬股在股災中、在熔斷中遭受到了錯殺,但是從所有股票中來找,茅臺、美的、恆瑞、招行、華泰、中國平安依然是在這兩年間走得最好的股票。 假設2015/2/9就等權買入這6只白馬股(招商銀行、中國平安、華泰證券、恆瑞醫藥、貴州茅臺、美的集團),其中三隻金融白馬、三隻消費白馬,構成“消費與金融3+3組合”,然後每個月都用當月虛值1檔的認沽期權做套保,每個月買入等市值的認沽期權做套保,每個月滾動的往後做,做下來的對沖後的結果和對沖前是什麼結果呢?從2015/2/9到2019/6/30期間,年化收益率從28.07%提高到37.61%,最大回撤從30.05%降低到15.19%,用期權做白馬股的套保可以做到收益回撤比高達2.48,而用期貨對沖,是絕對不可能保留這麼大的上行收益的! 圖:“消費與金融3+3組合”期權套保回溯結果

資料來源:Wind,力的期權工作室整理 未來有了更多期權後,可套保的範圍將將擴的更大,金融期權能保護更多的成分股,而用商品期權則能為產業客戶設計出更多的靈活套保方案! 第五個理由:期權能實現真正意義的“類保本”理財 期權是一種衍生品,看似好像和我們平時買的理財產品、貨幣基金沒有啥的關係。但事實又是這樣嗎?答案同樣非也!!!期權和理財產品的搭配應用,已經成為了國外交易者常用的增強收益手法。 原理上很簡單,我們舉個例子,100萬的總資產,留出2萬買一堆半年後到期的認購期權,剩下98萬投資於年利率為4%(半年利率2%)的現金類工具,於是到了半年後,98*(1+2%)約等於100萬。期權那一端無非發生兩種情景:一是2萬全部虧光,價值歸零,但整體上你的總資產依然是100萬,實現保本;二是2萬變成了N萬(N完全可能等於10以上),此時你除了保本外,獲得了期權帶來的大量或有收益。 圖:期權加固收的增強收益示意圖

如果有一天,您的朋友和您買了相同收益率的貨幣基金,最後他一年比您多賺了5個點,千萬不必驚訝!或許只是他在這一年因為某個標的出了一波趨勢而買對了認購或認沽期權。 第六個理由:期權可以擴大配對交易的範圍 什麼叫“配對”交易,我把這種交易理解成同時買賣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交易工具,構成一對“Couple”。比如,近幾年,小票難以擺脫箱體,大票不斷屢創新高,那麼回頭看,從2017年至今,最佳的“相親”交易或許就是:買入滬深300指數期貨(或者上證50指數期貨)+賣出中證500股指期貨,這就是一種配對交易。對於期貨而言,可以配對的維度只有跨期(即不同到期月份之間配對),或者跨品種(即不同指數之間配對),沒有更多了!!! 然而,期權呢?即使是一個品種,T型報價裡滿屏的幾百個合約,足以讓您在其中找到自己滿意的“一對”!對於單個期權品種而言,您擴大了“相親”配對的範圍,至少存在以下4種配對方式。 圖:期權配對交易範圍示意圖